近日,按照农业农村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工作部署,以及中国农学会《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中国农学会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要求,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分队依托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丰富的科技资源,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举办系列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在湖北省武汉市,在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科技资源社会开放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分队面向学生和市民,举办了“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开放日科普活动”。活动设置了国家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与国家种质野生花生资源圃参观展示、油料作物知识科普大讲堂、所史馆参观、花生品鉴、榨油体验等众多环节,吸引近百名武汉市民参与。
“没想到花生还可以这样鲜甜可口。”参加科普活动的市民朋友品鉴油料所新育成的花生品种“中花甜1号”后,赞不绝口。“中花甜1号”具有含油量低、蛋白含量高、高油酸等优良品质特性,加上质地细腻、有明显甜味,非常适合作为鲜食、生食和休闲零食加工原料,是食用型花生的最新改良换代品种。
在油料作物知识科普大讲堂,市民朋友们对科普书籍《健康生活油中来》爱不释手,该书回答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食用油安全、营养与健康问题;讲解了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种质资源知识。同时,现场开展了油料作物以及食用植物油的趣味知识互动,让来访市民乐趣横生、收获满满,深切体验到“身边的农业高科技”。
服务分队还向广大市民开放了国家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家种质野生花生资源圃。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料作物资源库,市民们参观了蓖麻、红花、苏子等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的特色油料作物,感受了新奇植物的特殊魅力,领会到农业科技的智慧与乐趣。此外,公众走进了油料种质资源和现代化植物油脂绿色生产线,加深了对农业种质资源和科学食用植物油脂的认识与理解,让广大市民朋友深切体验到厚重的中华农耕文化和农业高新科技的魅力。
在江西省婺源县,服务分队联合江西省农科院举办了“油菜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进婺源科普服务活动。
服务分队邀请了8位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授课,重点讲授了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和多功能综合利用技术等,并开设了油菜机械化播种生产现场观摩学习的田间课堂,旨在提升油农科技素质,促进婺源油菜产业发展,提升油菜生产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加快油菜全产业链升级,促进油菜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当地130多名油菜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技术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该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油菜种植大户的一致好评。
在湖北省恩施市,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服务分队组织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和湖北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专家,先后到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和崔家坝镇斑竹园村开展油菜、茶叶种植技术咨询与培训。专家们为该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240多人,讲授了茶叶种植、加工技巧以及油菜种植技巧,并现场接受群众咨询,解答农民关心的各类生产、种植问题。同时,对如何开发油菜花海、促进农旅发展等进行调研指导。分队的科普活动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种植及管理水平,为稳产增收“保驾护航”。(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服务分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