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河北农林科学院谷子所科普兴农分队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育五谷新苗,播科教鸿光”科普研学活动,来自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行大街小学的36名师生参加活动。服务分队队长、谷子所副所长李顺国研究员带领8名科技志愿者围绕谷子及杂粮作物科普为来访师生进行了科普讲解和互动体验。
在谷子起源科普展室,分队队长李顺国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谷子所科普教育基地认识到新的事物、学习到新的知识。他围绕谷子的起源、文化以及杂粮产业发展的现状等内容,结合现场展品进行了讲解,丰富的展品和有趣的讲解引发了学生们的阵阵赞叹。
随后,分队队员张婷副研究员以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对谷子、高粱、糜子等杂粮籽粒及其用途、营养等知识进行了讲解,并带领学生们参观谷子育种培养室,现场讲解谷子的生长历程。分队队员李志勇博士、白辉博士、刘佳博士等指导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危害谷子的细菌和虫子,让学生们了解到了微观下病虫害的样子。最后,分队队员刘猛副研究员带领师生们来到试验田,亲身体验杂粮的种植。
参与活动的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科普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五谷杂粮的生长和营养等内容的了解,还提升了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和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憧憬,这样的活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老师们也计划让学生们全程参与杂粮的种植、管理与收获,加深学生们对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体会粮食生产的不易,让学生们更加懂得珍惜粮食的意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国科协认定的“十四五”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河北农林科学院谷子所科普兴农分队将充分利用好基地资源,通过组织常态化科普教育研学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将杂粮的种植、加工、产品、品牌、营养、文化等知识向学生及广大社会公众进行宣传,不断提升公众对五谷杂粮方面科学知识的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