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队早济宁市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普研学活动。上午9时,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和济宁市实验中学的学生和家长们在雨中准时来到市农科院科普教育基地,志愿者带领他们先后参观了农科院科技成果展厅、组培实验室(炼苗区)和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在科技成果展厅,志愿者们带领师生们认识了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大蒜等作物形状各异的种子。“同学们,你们知道农作物的种子是怎么选育出来的吗?”,志愿者赵云为青少年们讲解了农业新品种培育的故事,“培育一个新品种,最快也要8-10年的时间,每一粒种子的背后都凝聚了农业科技工作者无数的汗水、坚守和奉献”;在组培实验室,志愿者范建芝带领学生们参观了“瓶子里的植物”,并结合实验器材生动讲解了甘薯脱毒快繁的有关知识;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在得知数以万计的种子可以在库中保存长达十年之久,同学们纷纷感叹农业科技的强大。此外,志愿者还现场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参观结束后,志愿者组织师生与家长们来到二楼会议室,观看小麦、大豆、大蒜和马铃薯等作物有关的科普视频,让学生们了解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感受科研的奥秘和魅力。
下一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队将依托基地资源优势,持续开展青少年农业科普研学活动,增加学生对农业科技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投身科技强国兴农事业的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