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北京都市农业科普分队一行14人,在科普分队队长、北京农学院副院长段留生教授带领下,走进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董家沟村、八达岭镇帮水峪村,深入调研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促进产业升级,助力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金波陪同调研。参加本次活动的科普分队队员主要由北京农学院园林设计专家、休闲农业专家、果树种植专家和部分风景园林专业、园艺专业的研究生构成。
董家沟村因牡丹种植特色而被称为“牡丹村”,村庄基础环境良好,有极大的发展潜质。前期,北京农学院侯芳梅副教授通过北京市“百师进百村”活动,立足牡丹特色产业为乡村发展进行了策划,针对牡丹栽培繁育病虫害防治技术、特色乡村民居院落设计建造进行了指导,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
在现场了解牡丹种植、牡丹主题墙绘、村庄公共空间园林景观改造提升与民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后,分队专家志愿者建议,要把当地好山、好水、好生态转化为致富的资源,聚焦牡丹主题发展民宿旅游,做精做细牡丹产业链,开发牡丹鲜花饼、牡丹籽油等特色产品,策划牡丹插花、牡丹压花及牡丹绘画等体验活动,研发牡丹特色伴手礼,深入发掘董家沟村的牡丹文化,讲好牡丹故事,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带得走。
八达岭镇帮水峪村是长城脚下以果树种植为主导产业的村庄。现有果树1100亩,各类品种中以香槟果尤为著名,曾荣获“中华名果”的称号,是北京的特色果品。然而,由于近年来果园管理粗放、收益波动较大等原因,香槟果种植规模日渐萎缩,仅存30余棵。作为特色稀有果品,当地政府对于发展壮大复香槟果产业有着迫切需求。2022年,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北京农学院果树专家承担了当地香槟果种植观光园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百亩香槟果园种植提升方案。
科普分队现场考察香槟果种植现状与种植规模,询问了解果农种植收益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走访调研情况和当地需求,专家志愿者建议要做好香槟果产业整体发展规划,从观光、采摘、副产品深加工等多维度入手,统筹考虑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深度挖掘农业资源与文旅资源,围绕香槟果主题开发系列衍生产品,通过“农、文、旅、体、养”深度融合,促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北京都市农业科普分队将紧紧依托北京农学院平台、专业、人才优势,当好乡村产业振兴的“参谋长”和智囊团,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助力村庄形成特色鲜明的示范效应,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