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8月22日至26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科普兴农分队在上海市农科院华漕院区开展了以“走进科技,你我同行”主题的科普开放日活动和以“稻米香科普行”为主题的体验活动,为公众献上了一场内容丰富、双线并进的农业科技盛会。
科普开放日活动包括基因园科普馆、转基因科普馆开放以及鸡蛋鉴别、大米品鉴、灵芝产品展示三个集中展览,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吸引了多个年龄层观众参观。
探索基因奥秘
基因园科普馆作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科普基因知识,宣传基因资源的重要性,号召大家保护地球上的基因资源。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者依次进入5个展厅,了解地球上丰富的基因资源,以及基因资源面临的挑战。在展馆中,参观者可以通过实景模拟、沙盘、图片、讲解等多种形式了解基因的奥秘。生动有趣的展板,互动性强的小游戏,让参观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基因相关的科技知识。
拨开转基因的迷雾
在转基因馆,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者带领观众了解转基因的各项知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参观者的体验。围绕市民的关注焦点,科技志愿者澄清了很多关于转基因的不实谣言,并对我国关于转基因的检测标准和法律规定进行详细介绍,避免民众盲从轻信。在虚拟VR体验区,小朋友们踊跃尝试,感受实验操作;在答题区,市民们积极参与,在娱乐中巩固学到的知识。
科普展示厅--百花齐放的知识园
在一楼的展示厅里,节水抗旱稻米品鉴、禽产品鉴别和灵芝产品展示活动三个展览吸引了大量的市民驻足参观。节水抗旱稻作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重大科研成果,其代表品种“旱优73”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类型。展示厅内米香四溢,其米质受到现场参与品鉴市民的一致好评。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者向市民介绍了不同品种的特点、烹饪方法等知识。
禽产品展区则聚焦民众普遍关心的鸡蛋,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鸡蛋,配合志愿者的精彩解说,很多民众都表示受益匪浅,并积极提问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鸡蛋相关的问题。
灵芝产品展示区,一位小朋友站在一棵巨大的灵芝前,发出声声赞叹。观众边参观着展桌上各类灵芝实物和灵芝成分的产品,边咨询着感兴趣的问题。
线上云游--随时随地览农科
线下活动热火朝天,线上展播同样精彩纷呈。在微信视频、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及腾讯视频等平台上开展的展播活动,播放了《节水抗旱稻》《另一种选择》《稻界奇兵》三部科教片,以及《云游基因园》《大米知识短视频》等云上游览和知识传播视频,吸引了众多用户观看。
“稻米香科普行”实践体验活动
实践体验活动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金山基地田间展开,共吸引40组家长及孩子参与其中。讲解员首先对节水抗旱稻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科普讲解,随后,小朋友和家长来到田间体验从割稻到制作精米的整个流程,了解从“一株稻”变“一粒米”的过程,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小朋友们珍惜粮食的意识。
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科普兴农分队发挥依托单位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新、利用以及对节水抗旱稻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科研优势,联合上海市农科院畜牧所、生物所,以科普场馆参观和科研成果展示品鉴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本次科普活动因时制宜,根据当前防疫需要,开展线上和线下双线并进的科普模式,在线下安排参观展览的同时,开展线上系列科普视频展播;因地制宜,根据华漕院区和金山基地的不同地理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参观者也通过场馆参观、品鉴展示等形式加深了对农业科学的认识。共接待来自闵北路居委、九韵城居委、紫薇新村居委、虹桥雅苑居委等十余个居委的市民400余人,线上个多平台展播超1万次,有效提升了公众对于农业科技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