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农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基于团队20余年研究成果,提出的“发展保护性耕作”“开展农田风蚀防控”等重大建议纳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条例》。
路战远针对农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开展土地风蚀防控,实施保护耕性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建议被《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吸收采纳;针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提出的“农田因地制宜适度轮作休耕,改良土壤,采取保护性耕作,保护黑土地的优良生产能力”等建议被《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条例》吸收采纳。这些意见建议首次纳入两部法规,将为内蒙古在适宜区大面积实施保护性耕作、开展农田风蚀防控、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保护性农业团队长期致力于耕地保育与利用研究,在土壤侵蚀阻控与地力止损、地力培育与丰产栽培、产能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内蒙古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相关成果在内蒙古大面积推广,并在吉林、河北、山西、甘肃、宁夏等相关省区示范应用,累计推广2.6亿亩,增产粮食190余亿斤,农业节本增收190余亿元。成果应用示范区农田减少扬尘50%以上,5年提升农田地力0.5个等级以上,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为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治理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内蒙古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