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相关专家:
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深化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协启动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委托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负责“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建设。经研究,现面向有关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相关专家,征集“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区域、专业)创新院打造建设牵头单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打造建设宗旨
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产业需求,充分利用民间科技交流渠道,通过组织赋能形成有机体,跨学科、跨领域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创新院、区域创新院、专业创新院,输出我国农业领域的成熟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动学术交流合作、科学传播普及、人才流动、技术转移、民心相通等层次合作,促进农业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我国在国际农业科技治理体系中的能力和地位,推动实现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与营养、解决饥饿与贫困,为全球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二、打造建设类型
(一)“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创新院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围绕水稻、玉米、小麦、棉花、蔬菜、水果、油菜、甜菜、马铃薯、大豆、橡胶、香蕉、木薯、林木、畜禽、水产、茶叶、蚕茧、中药材等产业需求,组建产业创新院,“一业一院”,在全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科技合作重点是,产前的种子生产、树种培育和繁育、环境改良、农药助剂等领域技术,产中的病害防控、生产管理监控、智能灌溉、智慧农业等,产后的农产品流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冷链物流、农产品溯源、农产品跨境电商等。
(二)“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区域创新院
围绕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等六大经济走廊,组建区域创新院。西部区立足旱作农业与中亚国家开展粮食、畜牧、棉花等领域科技合作,北部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粮食、蔬菜等领域科技合作,南部区立足热带农业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粮食、热带经济作物等领域科技合作。
(三)“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专业创新院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细分领域产业链一体化要求,组建专业创新院。围绕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技术、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调控技术、重大跨境动物疫病预警及防减技术等,开展联合研究与推广应用,合作建设农情信息监测与共享体系、重要农产品风险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围绕高效节水与节能农业、海洋农业、设施园艺、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和农机装备,开展联合开发与示范,推广环境友好型和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模式。围绕资源利用、环境治理以及生态修复等绿色农村发展技术,开展合作与推广。围绕高效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展合作与推广应用,推进加快建设清真食品研发与快速检测技术体系。
三、报送、评审、考核及管理服务
(一)单位条件
1.牵头单位是在国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成员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一带一路”国家科技组织、国际农业科技组织等。
2.牵头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应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的研发实力、教育培训能力、技术推广能力等,能够集聚相关产业创新资源,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或发展潜力。
3.牵头单位拥有良好的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基础,在合作机制、人才交流、项目实施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合作。
4.成员单位是企业的应处于行业骨干地位,具备一定规模,注重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成员单位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机构的应处于行业技术研发的省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相关专利。
5.成员单位数量原则上不低于10家,其中“一带一路”国家科技组织或国际科技组织不低于1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单位不低于2家,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不低于3家。
(二)设立流程
1.公开征集。围绕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公开向社会征集符合条件的依托单位。符合条件、有申请意愿的单位、专家填写申报材料(附件1-3),于2021年9月20日前发送至指定邮箱。
2.综合评议。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开展综合评议,重点对牵头单位的国际合作基础、单位支持、建设目标与内容等情况综合评价,形成筹备建设名单。
3.动态调整。经批准建设的牵头单位可以“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创新院(筹)”等名义搭建平台、开展活动。
(三)目标考核
建设周期为3年,创新院须着力实现以下目标:
1.平台建设
----各创新院要吸引至少20家境内外知名农业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带一路”国家科技组织或国际科技组织不低于3家。
----建设至少100名高层次农业专家信息的数据库(第一年度要建设至少40名高层次农业专家信息的数据库)。
2.成果转化
----每年度至少推介先进适用项目成果3—5项,征集企业共性关键技术需求3项,推进2项创新成果对接。
----每年度至少举办1场(次) “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研讨农业科技经济融合的难点、思路、举措等,研判产业发展方向,通过项目路演等形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介中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产品、标准、服务和人才等。
3.行业技术服务
----每年度至少为5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着眼于公共资源的开放共享,面向本行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技术检测、技术转移、创新孵化等。
----每年度至少牵头承办1场(次)专业性强(50人以上)的培训班。重点围绕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去”和中青年人才能力提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培养国际组织任职人才。
----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重点突破行业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厥桐 王 赟 毕延刚
微信号:18211176128
电 话:010-59194484,18211176128
E-mail:nxhyjzx@126.com
附件:1.“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打造建设牵头单位申报书编写提纲.docx
2.“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情况表(2021-2023年).docx
3.“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中外参会授课专家情况表(2021-2023年).docx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
2021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