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17日,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将在甘肃兰州召开,会议以“作物绿色生产与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全国从事作物栽培耕作领域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经营管理者等将出席本次会议,大会报告以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主。
耕作制度分会历史悠久,早在1980年就成立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1985年更名为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围绕耕作制度改革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组织召开了20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在推动学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夯实基础研究,聚焦理论前沿,众智合议强创新。依托分会专家资源,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围绕农田生态评价、耕作制度改革、作物种植模式、稻田甲烷减排及农田有机碳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理论突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多篇原创研究论文。分会牵头完成了《中国农作制》《耕作学》《中国农作制发展优先序》和《中国耕作制度发展与新区划》等学术专著,率先在国内开展农作制理论与方法研究,牵头开展全国农作制模式优化及技术基础研究,为创建资源节约、生态友好、集约高效和产业协调的现代农作制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学科发展,统筹规划谋布局。分会瞄准科技前沿,集聚学术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围绕区域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与技术集成创新、农作制适应及减缓气候变化机制与技术等方面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分会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实地考察调研,瞄准靶向、因地制宜,完成了中国农作制综合分区及技术优先序,明确了我国不同区域农作制发展方向、优先发展模式及关键技术。分会与时俱进、巩固优势、延伸服务,系统解析了气候变化与技术进步双重影响下农作制变化特征及适应策略,更新熟制界限指标,完成了新一轮耕作制度区划。分会组织专家编制的“农作制数据平台构建与耕作制度新区划(2016-2020)”入选国家“十三五”粮丰科技专项重点成果,得到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重视及采纳应用。
三是搭建研讨平台,推动国际合作,育苗插柳促成长。分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及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协同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示范。学会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法国农业科学院、澳大利亚科工组织等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培养博士、派出青年访问学者、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及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等,接续传承学会开放合作的优良传统。分会通过大力举荐青年人才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积极支持青年才俊申报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等为抓手,加速青年人才培养,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019年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首届青年学者研讨会合影
文稿来源: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
图片来源: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