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人类食物和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90%以上的干物质来源于光合作用。然而目前主要农作物自然生产条件下的平均光能利用效率只有1%左右。如何通过揭示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创建高光效育种技术,提升光合作用效率,让农作物“吃”下更多阳光,进而从根源上提升粮食单产已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
9月23日,中国农学会组织召开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专家研讨会,来自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农业农村部科技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等部门有关同志共2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旨在围绕作物高光效这一前沿科学问题开展研讨,分析相关研究进展及问题难点,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农学会原副会长、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认为由于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科学的快速发展,破解作物高光效难题已有一定的基础,应尽快加速相关研究。中国农学会原副会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认为,高光效研究工作一方面可考虑在现有的调控网络和调控途径基础上提高光合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可考虑建立新的光合作用代谢渠道。中国农学会原副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认为,作物高光效是一个系统性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把全国相关领域科学家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共同破解这一难题,其成果将是颠覆性的。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认为,青年科研人员思路活跃,高光效研究工作需要吸收一些新的科研人员和新的科研体系加入进来,努力让这个古老的、重要的科学问题提供一个不一样的答案。与会的有关专家还从专项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据悉,今年7月,中国科协发布了2024年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由学会推荐的“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经过 129 位院士、专家评议,从102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和高校科协推荐的597个问题难题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4十大前沿科学问题。
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义萍出席会议,介绍了前沿科学问题发布背景,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围绕科技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组织高层次研讨交流,引领农业科技工作者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