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nglish
  • 首页
  • 关于学会
    学会简介
    组织体系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历任会长
    办事机构
    管理制度
    业务联系
  • 党建强会
    党建动态
    群团工作
    专题学习
  • 新闻中心
    时政要闻
    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更多
    学会要闻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积极参与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农学会年会的通知(第二轮)
    更多
    通知公告更多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农学会年会的通知(第二轮)
    关于举办农业农村人事人才信息统计业务能力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开展第十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提名工作的通知
     中国农学会关于发展单位会员的通知
    关于推荐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分会委员候选人的通知  
    分支动态更多
    第九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会议在韩国济州岛成功举办
    “2025年科普月活动——肺腹之疾防控惠民行动”在镇赉县成功举办
    创新引领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第九届农业文化遗产会议在湖南新化召开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一带一路”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召开
    学会动态更多
    农业生物多样性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成功举办2025年度第三期出版编辑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5年港澳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圆满落幕
    2025年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综合治理活动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5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由理论研学转入实践深耕阶段
    省级动态更多
    江苏省农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第五届齐鲁农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青年学术会议顺利举办
    陕西省农学会扎实做科普 创新促提升
    2024年度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召开
    2024年中国农学会分支机构暨省级农学会负责人工作座谈会在芜湖召开
    专题专栏更多
    中国农学会百年回顾
    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暨中国农学会年会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 学会服务
    学术交流
    智库咨询
    科技评价
    团体标准
    会员专区
  • 科技奖励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 科技推广
    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农业“火花技术”
    科学普及
  • 人才工作
    人才举荐
    人才研修
    科技工作者风采
  • 会议培训
    学术会议更多
    关于召开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的预备通知(第二轮)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农学会年会的通知(第二轮)
    关于召开第30届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一带一路”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中国农学会图书情报分会暨农业科技期刊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活动日历更多
    教育培训更多
    关于举办农业农村人事人才信息统计业务能力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三期出版编辑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数字乡村建设培训班的通知
  • 分支机构
EN
中国农业农村人才网 中心学会门户网
  • 首页
  • 关于学会
    • 学会简介
    • 组织体系
    • 学会章程
    • 学会领导
    • 历任会长
    • 办事机构
    • 管理制度
    • 业务联系
  • 党建强会
    • 党建动态
    • 群团工作
    • 专题学习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学会要闻
    • 学会动态
    • 分支动态
    • 省级动态
    • 通知公告
    • 专题专栏
  • 学会服务
    • 学术交流
    • 智库咨询
    • 科技评价
    • 团体标准
    • 会员专区
  • 科技奖励
    •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
    •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 科技推广
    • 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
    •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 农业“火花技术”
    • 科学普及
  • 人才工作
    • 人才举荐
    • 人才研修
    • 科技工作者风采
  • 会议培训
    • 学术会议
    • 教育培训
    • 活动日历
  • 分支机构
中国农业农村人才网 中心学会门户网 EN
  • 首页
  • 关于学会
    学会简介
    组织体系
    学会章程
    学会领导
    历任会长
    办事机构
    管理制度
    业务联系
  • 党建强会
    党建动态
    群团工作
    专题学习
  • 新闻中心
    时政要闻
    学会要闻
    学会动态
    分支动态
    省级动态
    通知公告
    专题专栏
  • 学会服务
    学术交流
    智库咨询
    科技评价
    团体标准
    会员专区
  • 科技奖励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 科技推广
    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农业“火花技术”
    科学普及
  • 人才工作
    人才举荐
    人才研修
    科技工作者风采
  • 会议培训
    学术会议
    教育培训
    活动日历
  • 分支机构
首页> 新闻中心> 学会动态

农业生物多样性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时间:2025-09-30 点击量:
字号: 小 |  中 |  大

9月29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之端担任执行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升辉担任学术秘书。

image.png

主旨报告环节,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傅承新以“基因组时代的经济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种质资源研究”为题,系统梳理了经济植物(作物)物种多样性与种质资源研究现状,指出农业生物多样性面临种质资源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挑战,建议加强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为育种创新、仿生栽培奠定基础。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英俊作“气候智慧型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报告,深入剖析我国草原现状及生产力提升路径,指出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但草原面积减少和草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制约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推广原状覆播等技术可在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大前提下合理有效地恢复和重建退化草原。上海里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睿琦以“AI技术在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为题,阐述AI赋能的“生命之树”可模拟生物物种的基因演化轨迹,助力远缘杂交育种,也可对外来物种入侵进行预警,帮助农业部门提前采取防控措施,为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范式带来变革。

自由发言环节,专家们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群落物种丰富度维持、野生(近缘)种质资源利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其中,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贾黎明指出,要从“传统管理”转变到“自然解决”来利用生物多样性力量增强生态系统韧性,协同实现碳中和、水土保持与生物保护多重目标。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刘万学指出我国已发现入侵物种670余种,其中106种仍在扩散,建议加快修订《动植物检疫法》,建立“跨境监测—早期预警—精准防控”体系。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院长毛岭峰建议关注农田生态系统“地下生物多样性”,在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工程建设中注意保护土壤微生物与小型生物栖息地。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农业生物多样性是支撑农业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基础,当前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但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荒漠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加剧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建议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凝聚跨学科、跨行业的专家智慧,推动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成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查看更多

最新动态

  • 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习近平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党校姓党牢记党校初心 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 江苏省农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 第九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会议在韩国济州岛成功举办
  •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积极参与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
  •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成功举办2025年度第三期出版编辑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 “2025年科普月活动——肺腹之疾防控惠民行动”在镇赉县成功举办
版权所有:中国农学会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
联系电话:010-59194204、59194489邮政编码:100125
京ICP备0506926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507号